首页 资讯 正文

锐评|“智能噪音”能不能少一点?

体育正文 245 0

锐评|“智能噪音”能不能少一点?

锐评|“智能噪音”能不能少一点?

过车抬杆,门禁系统慢悠悠报出一长串车号和缴费金额(jīné);取个快递,包裹都拿走了柜门(guìmén)屏幕还在播放操作步骤;下班进门,智能门锁大声招呼“输入密码”“欢迎回家”……近日(jìnrì),本报记者调查发现,日常生活中各类语音播报(bōbào)声引发了不少吐槽。

过去,人们最熟悉的电子播报或许是那句“倒车请注意”,如今身处智能时代,自带语音功能的设备随处可见。虽说动静不大,但着实频繁,这种(zhèzhǒng)习焉不察的打扰在户型(hùxíng)密集、隔音较差(jiàochà)的小区尤为明显。门口(ménkǒu)“呼叫”一声,窗外“提示”一句(yījù),可能全天都没个消停,夜间或其他休息时间更令人不得安宁。很多时候,这些设备还会暴露隐私,诸如停车时长、出(chū)入规律、购物习惯等重复多了,很容易勾勒(gōulè)出居民的生活“画像”。

智能设备一定要“说话”吗?客观来说,从智能家居到公共设施,语音(yǔyīn)功能的开发是技术进步的体现。在(zài)一些场景中,考虑到视障(shìzhàng)人士、老年人等群体的需求,语音提示、指引是非常必要的。另一方面,有的设备本身主要功能就是“警报”,诸如车辆违停、电动车(diàndòngchē)上楼等监控(jiānkòng)装置,特定情形下发出声音无法避免。但也要看到,某些智能播报(bōbào)(bōbào)确实不太“智慧”,或速度太慢,或无谓重复,或根本就是多此一举。比如调查中提到,一般小区常住居民的停车费按月或按年缴纳,车号早已录入也不涉及临时缴费,“语音播报是给(gěi)谁听的呢?”

从朴素意义上讲,凡是干扰人们休息(xiūxī)、学习和工作以及不被需要(xūyào)(yào)的声音,都可以称为噪声。问题是,相比于汽车鸣笛、邻居装修等(děng)常见生活噪声,很多语音播报(bōbào)没法找到具体的“行为人”来协商。这就需要引入治理的力量。此前,有小区居民投诉带语音的摄像头扰民,经过(jīngguò)沟通后物业(wùyè)进行了设备更换。类似小区单元、车库门禁等公共设备究竟要不要出声、什么时候出声,不妨多听听大家的意见。从根源看,还是要寻求技术解。厂家不妨考虑(kǎolǜ),产品提示方式能否自主选择?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音量时长(zhǎng)?毕竟,智能设备不能只求功能全,还要考虑实用性。

安静与安全,是文明社会重要的权利边界(biānjiè)。以人为本,重视平衡,技术才能提供更多便利(biànlì)而非添堵。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
锐评|“智能噪音”能不能少一点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